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多年父子成兄弟,湖州这个“创二代”是怎样让父亲点头的

时间:2017-08-05   浏览量:

在湖州,“红鹰”有不小的知名度。1978年,虞炳泉带领46名农民,花35万元买下了村办保温材料厂,从此走上创业之路。经过近40年的发展,如今的红鹰集团,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13亿元,集冶金、高新材料、贸易、餐饮和农业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大型多元化发展企业。

董事长虞炳泉和儿子虞畅,在家族企业传承中正在掀开新的一页。经过12年的成长,虞畅如今已是红鹰集团旗下“铭德新材”的总经理。

“我对红鹰过去40年发展道路的总结是‘专注领先’;对未来虞畅的希望是‘创新超越’。”虞炳泉说,他希望虞畅和他带领的团队未来将红鹰的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。

两次大考赢得认可

如果不是“创二代”这一身份,毕业于国外名校的虞畅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。2005年,因为奶奶病重,他被父亲虞炳泉从英国叫了回来。“当时心里是不太情愿的。”虞畅说。

红鹰集团的主业之一是生产保温材料和耐火材料,虞畅在红鹰的第一个职务便是在钢厂管生产,为了深入了解现场施工环境和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,他从基层做起,每天在车间里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。如果工作完成的不好,他也会在例会上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。几年锻炼下来,虞畅已熟练掌握了钢厂的技术工艺流程和生产知识,开始接手企业的研发工作,成立了红鹰耐火材料研究院,在为父亲分担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,也赢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认可。

对于虞炳泉来说,他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接班并把企业做大做强,另一方面也对儿子的能力和经验保持着几分担忧。看法的转变,缘于儿子在公司接受的两次“大考”。

第一次“大考”是在2011年。当时,镁钙砖车间内的高温隧道窑是以天然气为燃料,最高温度可达1800摄氏度,尾气温度也有300至500摄氏度,原本工艺设计中是将尾气从烟囱中排放。虞畅特地拜访了国内多位知名的节能专家,并成立了节能小组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终于成功将高温隧道窑的尾气引入复合板车间的干燥窑,以替代煤气发生炉的使用,仅这一个项目,每年就为公司节约1000至1500吨煤炭。第二次“大考”则是在2015年,宝钢湛江项目即将拉开序幕,这一项目是配套宝钢湛江项目的一个中间包承包段,总包额每年超过1亿元。虞畅亲自带领公司项目组前往湛江主持工作,成为湛江钢铁炼钢厂主要耐材总包商,虞畅的出色表现让集团上上下下都十分满意。

就是这两次“大考”,让虞炳泉觉得:就能力看,孩子比自己强。

两代默契坚守实业

“创新的主体是企业,要做强实业,做精主业。”在采访中,虞炳泉多次强调,红鹰集团之所以有今天,是因为他们从创业开始就重视技术创新和实体产业,才有了开阔的产品视野和技术研发的突破。

在是否坚守实体经济这个问题上,虞家父子俩的观点出奇地一致。虞炳泉向记者坦言,一路走来,他也曾面临过诸多诱惑。其中最大的诱惑就是房地产和互联网产业。虞炳泉说,2007年前后,房地产行业引来爆发式增长,行情一片大好。“当时有许多朋友建议我们合伙经营房地产,之后也有朋友介绍我们入股一家钢材电商企业,但都被我们拒绝了,因为我和虞畅都坚信,房地产行业存在着泡沫危险,电商行业也不是我们所擅长的,我们的立足之本还是实业。”

也许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,近年来,针对公司的发展新形势,虞畅一边逐年加大科研设备等的投入,加强绿色耐火材料的研发,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;一边不断扩大科研队伍,与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产、学、研一体化合作,不仅获得了省级新型耐火材料研究院称号,还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、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、2项国家创新基金、20项省级优先主题及技术创新和38项省级新产品。


摘自浙江新闻

2017.07.30

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  • 电话:0572-2113000 2105851
  • 地址:浙江省湖州市彩凤路1288号
  • 传真:0572-2105850 2108200
  • 邮箱:info@chinahongying.com

微信二维码

手机官网二维码

Copyright © 2020 浙江红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0038040号